English

书界频传快门声

1999-01-06 来源:中华读书报  我有话说

1998年的书市聒噪着出版社摁动快门的声音:一部《黑镜头》的热卖带出了一连串的“红镜头”、“金镜头”、“毒镜头”、“热镜头”……好一派你未唱罢我又登场的热闹景象。只苦了普遍生性羞涩的读者大众,被充斥于耳的快门声扰得失了清静,在晃来晃去的镜头面前似乎就要方寸大乱、满眼迷惑……

说来,书界频传快门声的始作俑者还得算1997年率先推出《老照片》的某出版社,一叠落满尘埃的“老照片”的“重见天日”,使这家出版社名利双收,也引得数家深受启发的出版社紧跟其后、遥相呼应,终于形成蔚为状观的1998年书界“×照片”、“×镜头”两大“快门系列”。成为本年度书市最聒噪的音源。

“照片”与“镜头”之所以令出版社趋之若鹜,当然缘于热潮方起时所出书籍的畅销。市场经济时代的出版社是具有相当敏锐的商业眼光的,它们着实看准了国人面对一张张或泛黄、或鲜在大众媒体出现的照片时,那种怀旧和猎奇的心态。在频频的快门声中,读者领略到的诸如晚清官宦、名妓、军队、学堂的模样、旧中国的国貌民生、新中国领导人的家庭生活、“金三角”景象及瘾君子丑态、获普利策及世界新闻摄影比赛等大奖的精彩画面,等等,无一不是满足了现代人探究历史与隐秘时那种渴盼闲适(甚至是感伤)的情绪。这就是《老照片》和《黑镜头》作为两大“快门系列”排头兵,创下骄人商业成绩的重要原因。似乎是出于与出版社同样的愿望,我们还注意到几位知名作家,如张炜(《心仪》)、素素(《前世今生》)邓康延(《老照片新观察》)等,也纷纷加入到了本年度“看图说话”的行列中来,成为“快门系列”的外围成员。

然而,令人深感遗憾的是,表面的热闹与泡沫的繁荣却丝毫没有掩盖住国内一些出版社的流弊,那就是,缺乏判断力、鉴赏力以及独立思考的能力。“新潮一窝蜂”、见热闹就上正是一些出版社创造性匮乏的表现,也是长期形成的痼疾。从质量上看,除被一些媒体叫好的长处外,“照片”与“镜头”两大系列也存在以次充好凑份子、资料混用重用、编辑平庸粗糙等毛病。”据有关部门调查,《黑镜头》之后的诸“镜头”销量均不甚可观。与出版社的初衷和计划有距离。以《黑镜头》为例,我们所目睹的事实是,第三、四辑的销量就远不及第一、二辑。出版社真的又一次轻觑了大多数读者的智商与定力。

出版社作为艺术消费的中介者,有义务为受众提供真正的艺术精品,自觉担负起引导受众提高鉴赏品位的责任。这就需要出版社在策划、编辑乃至商业运作的整个过程中保持高度的警惕并加强自身的修养,独辟蹊径而又不误入歧途。不以市场价值代替艺术价值,不断净化艺术良心。

时近年终,不知广大读者是否也和我一样,盼望着“快门声里辞旧岁”呢?为此,笔者甚至已然冒了被人斥为“没有‘镜头’感”的风险。

手机光明网

光明网版权所有

光明日报社概况 | 关于光明网 | 报网动态 | 联系我们 | 法律声明 | 光明网邮箱 | 网站地图

光明网版权所有